广西荔浦市马岭镇是汉、壮、瑶、侗多民族融合聚居地,各民族不同的饮食习惯让饮食文化在此碰撞,形成了马岭特有的乡村烟火味。米豆腐、盐糕、萝卜粑小有名气;大胡子米粉、马岭鸡蛋茶声名远扬。
“走!去马岭街吃鸡蛋茶去。”“早上马岭大胡子米粉店见。”“马岭‘二肥子’萝卜粑就是好吃!”在荔浦市马岭镇,一碗鸡蛋茶、一碗马岭大胡子米粉、一碗米豆腐、一碟萝卜粑,勾起的都是乡间圩日的美好生活与乡情的回忆。每当夜幕降临,工作了一天的荔浦人都会邀上好友,驱车到马岭镇,围席而坐,喝着鸡蛋茶,聊的是人间烟火、品的是故乡味道。每当圩日、萝卜粑、萝卜饺、盐糕、米豆腐、熟粉粑等吆喝声顺着街巷传遍,在闹市的喧嚣中别具韵味。
晨曦之中:“二肥子”萝卜粑早早出锅
“今天的萝卜粑是客人提前预定的,所以分量多一些。”天刚亮,马岭镇沿河两岸的雾霭还未散去,70多岁的陈明秀手脚麻利地揭盖出锅。灶膛火星甚旺,大铁锅里的萝卜粑蒸了整整一个晚上。“大火蒸6个小时才劲道。”12岁讨柴做饭、13岁跟长辈修大江水库,吃苦耐劳的经历造就了陈明秀乐观豁达的性格。
20世纪90年代,农户家的日子还不算富裕。马岭镇社区新厂屯的陈明秀,靠着勤劳的双手种植萝卜获得大丰收。家家户户吃不完的萝卜,邻里晒干腌制萝卜干,陈明秀则按照祖传手艺制作萝卜粑。30多年来,她家的萝卜粑由单一的萝卜食材不断改良,木耳、五花肉、蒜白佐料等样式翻新,做的是口味,过的是生活。
“‘二肥子’是我的小名,整条街的人都熟悉,儿子就管叫‘二肥子’萝卜粑。”烟雾笼罩的厨房,萝卜把香味甚浓。陈明秀打开话匣子。制作原料得选优,萝卜选的是马岭沿河两岸新出土的食材或北方萝卜、龙胜萝卜;新鲜的小葱、木耳、蒜白洗净待用;分层五花肉剁碎炒香,米浆得是当地人所谓的“石板硬”大米手工磨浆;制作萝卜粑过程中,炒香的五花肉、萝卜丝搅拌均匀垫在盆底,然后将尚有余温的米浆均匀倒上,入锅猛火蒸熟。半辈子的经验总结,陈明秀早已火候老道,猛火开蒸、旺火上汽、文火出味,6个小时正合适。当铁锅盖揭开那一刻,热气下的萝卜粑光亮有弹性,咬上一口,韧性十足,满嘴是童年的味道记忆……
“一把好葱能让萝卜粑香飘四溢。”陈明秀毫不遮掩自己的手艺。每年的10月、11月、12月,是“二肥子”萝卜粑订单高峰期,光是大米每天就得消耗70多斤。“南宁同乡会的6位朋友吃了我13斤萝卜粑。”吃发吃发,不吃不发,吃了才发;口吃边财,不吃不来(财)的豪爽在陈明秀圆圆的脸上完美展现。在荔浦的乡村有着生意人年三十歇一歇的不成文习俗,而慕名而来的陈大哥,一定要用“二肥子”萝卜粑在年三十供样。为此,陈明秀破例为顾客在除夕赶制萝卜粑。“先河已开年年如此”。
摆到集镇小摊上的“二肥子”萝卜粑最受食客喜欢,但经她烹饪制作的油茶、老干妈辣椒酱、艾粑、粽子等小吃,在马岭镇也是铁匠铺打铁——叮当响。手工制作的油茶醇香,老干妈辣椒酱香味浓郁,艾粑、粽子咬上一口,劲道十足,回味无穷,腌制的糟撩菜则是当地政府食堂接待客人的必点之菜。
圩市熙攘:唇香续缘的大胡子米粉
在阳鹿高速还未开通前,荔浦人走高速上桂林得到阳朔县的高田处入口,大伙都会相邀“早上八点马岭大胡子米粉见”。这是一家坐落在马岭集镇街道旁的老店,敞开的店门整齐摆放着桶,桶内泡着米粉,门额上“大胡子米粉”字样颇有“老店风格”,童年记忆橱窗里的叉烧、烧鸭、面坨、五花肉色香味俱全,任由顾客挑选,店主则手起刀落,厚实的叉烧片、五花肉、烧鸭铺在大碗盛好的米粉上,酸豆角、醋腌小米辣等配菜任由食客添加,料子十足,店主总乐呵呵地嚷道“辣椒豆角酸随便加,下一位老板要啥菜?”
日上三竿,店内务工、午餐的食客进进出出,顾客熙熙攘攘,更有20公里外的旅客慕名而来,为的就是那口老味道。店主自制的油淋金黄烧鸭,咬上一口,带咸,再嚼,香甜回味;叉烧则香甜耐嚼、肉香回味;一口米粉汤清甜爽口,儿时的记忆在口中翻滚,感觉一言难尽,找到了童年的印记。
马岭大胡子米粉十里八乡小有名气,与他的老味道密不可分。清朝年间,大胡子的父亲在当地以做烧鸭、盐水鸡为生。到大胡子继承父辈衣钵时,依然经营着烧鸭、盐水鸡,并在日常生活中悟出用制作烧鸭和盐水鸡剩下的汤水加上秘制卤水配自制米粉摆摊售卖,米粉深受食客喜欢,并一传十、十传百,声名远播。“大胡子”原名李乐印,因其本人胡须浓密郁青,人送外号“大胡子”,把他开的米粉铺子叫作“大胡子”米粉铺。又因其米粉汤水醇厚,米粉糯香美味,加上诚信经营,“大胡子米粉”深受当地人喜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大胡子”米粉远近闻名,临近县乡的人们通常为了吃上一碗“大胡子”米粉,驱车几十公里慕名而来。许多年近50岁的当地人都是吃着“大胡子”米粉长大变老的,所以“大胡子”的味道又成为了当地人口中“小时候的味道”。
现如今,在荔浦市的街头小巷,马岭大胡子米粉店已随处可见,更有店铺开到了桂林市等外地,食客们便是向着童年的记忆那老味道而来。
灯火阑珊:一碗鸡蛋茶乡间烟火味
每天下午4点之后,当喧嚣的闹市散尽,位于马岭镇老街的一家烧烤店也开起了夜市宵夜的模式。沿着巷子深处,一间墙壁斑驳的小店门口,停放着顾客的车辆,店内正对大门的“2017年度荔浦县荔浦芋文化节地方风味特色美食大赛·马岭钟记鸡蛋茶”牌匾见证着匆匆而过的食客。

虽名为烧烤店,但是菜品并不局限于烧烤,鸡蛋茶、炒面、酸嘢、麻辣烫等各种吃食一应俱全,店内3间屋子都拼好了桌子,早有食客围席而坐。40多年来,最先卖,也是最吸引食客的当数鸡蛋茶,这几乎是每桌食客的必点选项。
早在一九四九年前,钟家祖上为了养家糊口,与街邻一道学会了制作鸡蛋茶,靠着一根扁担、两个筐,走街串巷,叫卖鸡蛋茶。物资匮乏年代,老人,尤其是大龄妇女和老奶奶,由于常年缺少营养而易患疾病,鸡蛋茶和糖水则以价廉营养颇受欢迎。之后钟师傅的母亲则成了钟家鸡蛋茶的改良人物,在鸡蛋茶中配以花生、莲米等料子。
现年30出头的钟金明师傅从小帮着家里处理鸡蛋茶配料,对手艺和制作技艺耳濡目染,靠着祖上传下来的传统手艺,将这一“老字号”小吃传承了下来。鸡蛋茶制作无需高超厨艺,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火候。鸡蛋在经过水煮、剥壳、漂洗后,再用茶叶熬煮,“老灶”耗时10小时以上,搭配白果、花生等食材,舀入红糖水,甜味诱人,口感清甜,一口下去满是香醇。逢年过节,一个晚上需要卖上600多碗鸡蛋茶,更有食客“连锅端”。
盛夏时节,小暑节气,灯火阑珊烟火处,老街路旁列起长队,车辆挤挤挨挨。这条街巷既是童年记忆,见证甜蜜生活回忆,也是老味道技艺传承。小镇30多家宵夜摊点开发出米豆腐、盐糕、萝卜粑等丰富多彩的小吃美食,夏季的夜晚围席而坐,吹着小风品尝美食,感受那份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