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大家跟着我的节奏,右手持板,先轻轻击打左手,然后顺势向上,击打肩膀……”7月17日,在翼城县西关社区活动中心,翼城浑身板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芦亚苹正耐心地指导社区居民学习浑身板。大家跟随芦亚苹的动作,挥舞檀木板拍打肩、腰、膝、腿等部位,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舞动身姿,这是翼城县浑身板康养健身操。
翼城浑身板又名“花板子”,这一艺术瑰宝起源于明万历年间。最初,它活跃于庙会、祭祀、赛社等活动,是翼城人民表达对天地敬畏、对生活祈愿的独特方式,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鄢里竹马扛大刀,王虎浑身板打法高”,这句民谣生动地展现了浑身板在民间深厚的根基。
20世纪80年代,翼城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深入挖掘整理浑身板,被录入《临汾地区民间舞蹈集成》,让这一濒临失传的艺术重获新生。此后,浑身板的表演形式不断丰富,从打谷场走上街头,成为社火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队伍愈发庞大,气势愈发壮观。
2010年,芦亚苹受命带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大奖赛,为将浑身板精髓完美呈现,她下乡拜师,向耄耋老艺人郭鸿鸣虚心请教。郭鸿鸣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谈及浑身板,眼中放光。他不仅详细口述动作要领,还找来村民现场示范,手把手相授。他的那句“这浑身板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可不能在我们这辈人手里断了根”,成为芦亚苹坚守传承之路的强大动力。在郭鸿鸣老人的悉心指导下,芦亚苹和团队刻苦训练,最终在大赛中斩获佳绩。
此后,翼城浑身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2013年登上《我要上春晚》舞台,2018年又亮相央视《唱响新时代·元宵特辑》,打出了翼城人民的精气神,赢得满堂喝彩。2021年,翼城浑身板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央视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再次聚焦,翼城浑身板从此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各种文旅活动的热门节目。
时代在发展,浑身板也在不断创新。以芦亚苹为代表的传承人积极探索创新,融入现代声光电技术。表演时激情奔放,欢快的音乐声中,演员们手执三块合一的木板,在身体各个部位飞舞,板声激越,舞姿如“飞花着身”,音效似“掌声悦耳”,极富冲击力和感染力。
“咚咚咚,哒哒哒……”在临汾市古城公园的一场表演中,表演者身着绚丽的传统服饰,手中檀木板时而如急雨骤下,时而似珠落玉盘。年轻舞者马鑫慧和队友们的动作刚劲有力,打到高潮处,满场板声激越,令人热血奔涌。
在传承方面,翼城县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道路。县文化馆创办浑身板传承基地,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年轻表演者;该县开发校本课程,让西街小学等学校的孩子们从小学习浑身板,“非遗进校园”活动有声有色。孩子们手持迷你檀木板,一招一式有模有样,他们满头大汗,却笑得格外灿烂。
多年来,芦亚苹始终坚持浑身板公益教学和动作创编实践。她结合人体脉络图,请教多位中医,从音乐、道具、排演手法和表演方式多方着手,创编了一套崭新的浑身板康养健身操,既保留了原生态的精髓,又富有新时代气息,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乡村健美操。
从乡村打谷场到央视大荧幕,翼城浑身板承载着当地群众的情感与记忆,历经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正如芦亚苹所言:“浑身板是我们的根,我们要让它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更绚烂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