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能够实现作物稳产高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其核心要求是在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秆覆盖情况下进行免(少)耕播种,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近年来,丹东市强力推进保护性耕作项目,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适应我市气候、区位特点的技术模式,尤其是通过对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的培育,起到了典型推动、示范引领的效果,为提高我市保护性耕作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日前,丹东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组织8位专家对12家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进行现场审定。从现场情况看,一是实施地块面积在200亩以上且相对集中连片,前茬与现茬均为玉米;二是秸秆大量覆盖还田,覆盖率达60%以上,采用免(少)耕播种技术;三是具有免耕播种机、信息化检测设备、玉米联合收割机、打药机、深松机等农机装备等。12家申报单位均达到审定条件要求。
下一步,丹东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将继续做好保护性耕作乡级基地技术指导,对全市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苗期管理、地块测产等技术环节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适时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示范工作,为丹东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农民节本增效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文链接: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nyyw/zsqsnyxxlb/2024050915092550717/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