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从事农业?
当中国从漫长的农耕社会苏醒,立志迈向现代化之时,与过去的告别变得斩钉截铁:个人务农,总是迎来一些人鄙夷却并不显露的目光;企业务农,所承受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众所周知,农业比较效益低下,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若有闲钱,何不投资其他行业?
然而,人类要生存,必有农业存在。总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认定农业中有真金白银,为此而掘地三尺,日夜辛劳。他们的果敢,在当时被称为冒险,而今却蝶化为甜蜜。伴随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农业经济向前飞跃,不经意间,运作农业的载体,实现了从专业户、家庭制再到企业的嬗变。
改革的最初,专业户和家庭经营成为农业中的主体力量,依托专业户的力量,民营企业应运而生,登堂入室;国有企业改头换面,也加入市场经济的舞台,其他类型的企业也纷纷起舞,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攻城拔寨,并跟随着市场潮流茁壮成长,迈向现代企业制度,成了共同的追求。经过有效整合之后的农业,开始吸引国际资本的注意,未来的国内农企,或将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
农业,古老的第一产业,尽管在现代产业构成中的地位早已不如当初,但其内在蕴涵的魔力绝不可小视,被誉为最后一块投资热土的农业,一旦与资本结合,可以预见,其迸发出的能量将远远超越其现实的表象。农产业的资本化、现代化之路仍具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2008年即将成为历史,轰轰烈烈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各种活动终将落幕,本报“改革开放农产业30年”的专题报道至此也已经收尾,但我们对农产业的关注却远未到终点。新一轮的农村体制改革刚刚启动,现代化农产业的明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