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正值腊月初一,在河北省保定市农大科技市场里,将持续到春节的年货采购节刚刚开幕,只见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来自保定市及周边几十个县市区的批发商、农民、市民云集于此。很多农民告诉记者,来这儿不仅可以采购果品、粮油等年货,还能采购“科技年货”,获得很多市场信息,明年种什么、养什么心里有了底。据介绍,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大学创办的农业类科技市场,经营范围涉及种子、化肥、副食产品、农机具以及兽药、苗木花卉等类别,现有商户千余户,年营业额5亿以上。
农业大学如何利用自身的科技、人才优势服务三农?“建立一个以农业科技市场为主,包含农民学院、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产业园等内容的区域农业发展中心,使‘农商科教官’合一不失为一个好的探索模式。”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场党委书记马恒泽进一步解释说,过去河北农大为农村送科技、培养人才,创立了被国家科委命名的“太行山道路”,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农民面临的最大难题不再是“怎么种”,而是“种什么”、“卖给谁”的问题,因此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一个以涉农产品交易为主,科技成果、市场信息、人才、资本等生产力各要素高效交流的平台将能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2002年,河北农大总投资5000万元,利用自身教学实验场所有土地优势,完成了占地200亩的农大科技市场一二期工程的建设,目前商户正陆续入驻,业务范围涉及全国24个省市区,日销售各类产品10余万公斤;大多商户聘用了农大学校教师为顾问指导,受到农民欢迎。据统计,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常年保持在300人以上以各种形式与市场结合从事经济活动,在市场实习过的农大学生约1.6万人次,受益农户累计超过500万。
记者还了解到,在保定市政府的支持下,河北农大力争3-5年内把农大市场建成一个千亩以上规模、品类齐全,能够辐射整个华北地区的商业商务中心,农民学院、农业物流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及产业园区等配套项目届时也将全部建成,总投资将达5.6亿元,以建成区域农业的商业商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产业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