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海南儋州,虽然受到寒流南下的影响,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的会议室内依然春意盎然,热带农业科技高层专家咨询座谈会正在这里热烈地举行着,何康、刘成果等10多位农业科技老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青年农业科技专家,就热科院及其有关研究所的发展定位、目标、规划等话题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既前瞻又务实、既鲜明又中肯的意见。
要办成一流科研机构
热科院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与新中国的天然橡胶发展紧密相连的科研单位,其前身是1954年在广州成立的华南特种林业研究所,1958年搬迁至生产第一线———海南儋州,1994年更为现名。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给予了热科院亲切关怀,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同志视察热科院时提出:你们是我国唯一的,要争取办成世界一流的。
与会专家回顾历史,温习胡锦涛同志这段讲话时,都倍感振奋,并就如何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将热科院办成一流科研机构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流的科研机构,要有一流的人才。”原科技部副部长、中国农学会副会长韩德乾说,“还要有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机制,一流的服务。”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科技提升行动首席专家廖西元结合本单位创建一流研究所的经验,提出“一流的地位要具体化”。
“一流的科研机构,还要有一流的科研条件和一流的科技管理。”原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在会议总结时补充道。
人才是关键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流的机构要有一流的人才。正值热科院2008年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期间,人才成为与会专家们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原农业部部长何康认为,热科院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个优势,就是椰风、海韵、热带,可以在此建立全国农业人才交流中心、休养基地,泽被海南。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郑小波曾在与热科院两位一体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学习工作过,因此视热科院为母校之一。带着对母校的深情,郑小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提出了几条具体建议:从现在开始,提高引进人才的门槛;人才规划要与学科规划、项目规划相配套,引进相适应的人才;争取更多的正高职称指标等。
郑小波、廖西元等均强调,要建立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让给国家做贡献多的人先富起来。”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主任王宏广说。
原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在谈到人才队伍建设时,针对热科院有1900多名工勤技能人员的现状,建议在他们中间推行职业教育,以提高热科院的整体素质。
真正做到“开放办院”
“开放办院”是热科院在新时期提出的办院思路之一,这次邀请众多高层专家来院咨询即是实现这一思路的重要举措。专家们对这一思路表示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要真正做到“开放办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何康在讲话时指出,中国热区虽小,但世界热区大,热带地区是生产潜力巨大的地区,热科院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仅要办好科学院,还要办好研究生院,培养高级人才,解决热作人才匮乏的问题。
洪绂曾,原农业部总经济师、中国天然橡胶协会理事长朱秀岩,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原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局长信乃铨等均建议,热科院应发挥国家队优势,把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方的相关科研力量组织起来,加强和相关单位的合作。
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路明当即提出,他正在主持的甘蔗、甜高粱生物质能源项目可以与热科院合作,主持会议的热科院党组书记张凤桐立即安排有关院所负责人与之对接,这可能成为“开放办院”的首个具体成果。
另外,参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玉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阜等也从相关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