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市出现连续降雨,平均降雨量87.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3倍,加上局部发生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雷暴大风天气,导致农牧业生产不同程度受灾。市县两级农牧部门及时行动,多举措推动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及时发布农牧气象预警和服务。农牧与气象部门每日会商研判,降雨前发布农牧气象预警2篇,及时提出农业生产建议。连续降雨后第一时间在公众号发布关于应对连续降雨农业生产措施、防范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技术指导等4条信息,公布农技专家和农机应急服务队电话,指导农户开展灾后自救。
二是迅速组织排涝救灾。市县农牧部门会同乡镇和有关单位,排查农田沟渠问题隐患,及时采取挖排水沟、积水坑等应急措施,最大限度疏通渠道、排水排涝。组织农户生产自救,利用现有22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和农机合作社开展排涝,已实施机械抢排面积26.9万亩、投入排水机械2800余台。
三是精准开展技术指导。7月9日起市农牧局副局长吕莉华和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专家分别带队,到受灾严重的地区(土左旗、托县、和林县和赛罕区)和受灾牧场进行查灾和技术指导。根据受灾程度和作物,提出针对性的生产建议,协助农户同步开展排涝和灾后恢复生产,同时指导做好可能因高温高湿导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四是持续抓好应急应对。7月11日,组织召开全市农牧业生产防汛抗旱第二次会议,从灾后技术指导、强化预警、隐患排查、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等方面进行具体部署。会后市县两级农牧部门迅速行动,全力推动落实。
五是协调政策性保险理赔。第一时间对接农业保险公司,及时跟踪统计受灾情况,组织各级农口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协助实地查勘定损,确保及时兑付理赔,降低农民损失。
下一步,市农牧局将继续分区域、分作物做好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积极指导灾后补种复种工作,积极提供防灾技术、补种资源和农产品销售信息支持,协调加快农业保险理赔查灾定损工作,助力农户降损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