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峨县岜暮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一区(革命老区)一河(红水河)两路(天巴高速路、天东二级路)一出口(天巴高速岜暮互通出口)”的交通区位优势,创新打造“党建+红色+产业+文化”发展新模式,持续提升“党旗领航 三红岜暮”党建品牌,实现革命基因红、产业发展红、基层共治红。2024年2月,岜暮乡获评自治区第二批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乡镇。
“党建+红色文化”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通过“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基地+研学路线”的红色基因传承模式,创建“党旗领航 三红岜暮”党建品牌,以岜暮乡境内红色革命资源为载体,搭建红色基因传承平台,着力打造天峨县红色教育基地,为河池市党员教育和研、学、游、教一体的综合培训提供优质路线1条。2023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宣传宣讲、志愿服务等56场次,403名党员领岗践诺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65场次。打造出党建示范带3条、示范村2个、示范点5个;创新开展清廉机关“一通二变三推”三步走模式,建成14个村级廉情监督联络站,选出42名成员,荣获自治区级清廉乡村示范1个、市级清廉机关示范1个。累计已有200多个党组织1.2万余人次到我乡境内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党建+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采用“党建+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出“订单回收兜底、自主发展增收”的发展路子。在订单回收兜底上坚持党企联手,农企联合,把党支部建到本土龙头企业中,扶持、引导企业与农户合作;在自主发展增收上坚持支部引领、乡村联动,打造“一村一品”。先后成功创建3个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市级田园综合体;成功打造“广西好嘢”农产品品牌1个、“圳品”1个、涌现出国家级农业合作示范社1个、“国字号”招牌产业1项等一批先进示范。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以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打造村集体经济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再通过基地示范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相应的特色产业,有效助推群众增收。采取“党建+能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多次组织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等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通过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把传统种植户培养成新型农民,把新型农民培养成致富能人,再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全乡14名产业能人带动群众发展红心蜜柚1256亩、砂糖橘250余亩、大肉姜260余亩、山野葡萄100余亩、生猪1.85万头等一批富民产业。岜暮乡《党建赋能,“石头缝”里开出“产业花”》典型经验文章在《当代广西》2024年第2期刊登。
“党建+基层治理”塑造乡村振兴新风貌。以各村党支部为文化传承支点,深入培育以拥里村筒蹬文化、大甲村铜鼓文化、森里村闹年乐等为代表的区域性传统民族文化品牌,将文化传承作为基层治理抓手,把党管农村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推进蚂拐文化特色村森里村、都楼村等“两制一化”试点村建设,完成制度上墙和积分兑换工作,成功打造森里村“网上智慧党建+数字乡村+乡风文明”基层治理模式;成功创建大甲村壮族铜鼓习俗传承基地,农村人居环境、乡风文明持续改善。组建党员先锋队、应急救援队伍有序处置都楼村纳朗屯突发内涝灾害,有力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岜暮乡先后获得自治区级卫生乡、河池市“八无”平安乡镇以及河池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荣誉称号,龙安村获评自治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大甲村获评广西民族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