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池市东兰县坚持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党支部、党员、群众聚集到产业链中,持续放大“党建+产业”的富民效应,扎实推进“5+2”特色产业和贫困村村级“3+1”特色产业,拉伸富民增收新路子,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党员群众共同致富。
旗帜领航,推动产业发展。东兰县实施党建提升工程,以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羊”作用,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找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创新模式,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推动全县机关、国企、两新组织与152个行政村(社区)结对子,通过标杆互助、活动联建等方式,创建83个星级村党组织,利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实现抓产业促就业的“造血”成效,以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发展。
先锋带动,激发产业活力。东兰县基层党组织成立党员助农服务队,引导党员干部、“田秀才”“土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排忧解难。该县持续推动“乡土人才”回归,依托扶贫车间、返乡创业基地吸引193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培育技术技能、企业管理经营方面人才900多人,切实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水平。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发展模式,做好“土特产”文章,有效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落实《东兰县2022—2025年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奖补办法(试行)》,组织党员先锋队和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全县24个主要畜禽监测点的监测和帮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相应在基础设施、技术支持、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养殖大户养殖积极性。
资源联动,凝聚产业合力。东兰县积极发挥现有资源禀赋,通过支部引领,党员能人带动,因地制宜发展乌鸡、油茶、桑蚕、食用菌、中药材、板栗等特色产业种植养殖,推动形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精品化的“一村一品”产业,着力打响特色品牌。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有效发挥产业扶持基金撬动作用,激活村级资源资金资产,推动形成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双赢”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产业基地203个,蚕茧年产量超5600吨,牛产业存栏1.1万余头,羊产业存栏3.2万余只,猪产业存栏1.5万余头,油茶30.5万亩,中草药12.8万亩。
电商联盟,升级产业效力。东兰县探索“党建+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举办东兰县2023年乡村电商业务培训班;举办“品牌营销”“农产品包装设计”“直播设备使用”等主题培训40多场次,累计培训农村直播带货人才2800余人次;推动“电商促销”模式扩展覆盖,逐步形成品牌效应。东兰县坡索村注册“花香纳亮”商标,利用“党建+南网帮扶”优势,与南方电网合作打造消费帮扶电商平台,实现有产即销;坚持以网销扩需求、以需求扩产量、以产量带产业。2023年,东兰县大同乡信河村组织巾帼直播团队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销售三月李、珍珠李、信河芒等本土特色水果二十多万斤,销售总金额近12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产品滞销、收益较低等问题,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销售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