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亩蓝莓种植基地、23栋温室大棚,仅6人管理。
5月6日,在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石虎子村,记者见到了充满“智慧”的大棚。“我们拥有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节水肥供应。”桓仁世昌农业基地负责人李洪昌介绍,23栋温室大棚每栋都安装一套物联网环境采集及控制设备,结合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和农业生产管理平台等软件系统,能有效提升蓝莓种植效率,为蓝莓生长营造最适宜的环境。“现在只有采摘的时候用人工,其他时间全是智能化管理。”李洪昌说。
大棚外,立着LED屏,精确显示着室外温度、湿度和光照值。大棚内,一棵棵基质蓝莓树上挂满果实。“这个品种是L11,大果率高,果粉好,结果期长,能从3月结到5月。”李洪昌说,基地共种植了4个蓝莓品种,从春节到现在一直在陆续采收,果价最高时每公斤能卖300元左右,初步估算,今年每栋大棚净利润可达10万元。
李洪昌从2020年开始种植蓝莓,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但最初品种没选好,走了两年弯路。去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小浆果专家的技术指导下,他更新了品种,提高了修剪水平,今年效果立竿见影。“一棵蓝莓树盛果期能产4公斤果,一栋大棚产量能达到1吨以上。”望着累累果实,李洪昌高兴地说,“有了科技加持和数字化管理,以后产量还会提高。”
辽宁特色浆果资源丰富,蓝莓产量在全国居前三。桓仁地处北纬41°,是生产蓝莓的适宜地区。“这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蓝莓糖分积累,口感更佳。”当天来给基地挂牌的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蓝莓沈阳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食品加工首席科技特派员、沈阳农业大学李斌教授说,蓝莓沈阳综合试验站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落在此处,就是想选出最合适的蓝莓品种、最佳修剪技术、最适水肥一体化处理技术,包括贮藏保鲜和加工关键技术,从全产业链助推当地蓝莓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原文链接: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nyyw/zsqsnyxxlb/2024052015490526079/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