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道路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脉,其中产业路建设更是作为一项独特的交通资源优势,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我区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修建产业路,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为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路通产业兴
在永新镇云品村,村民蔡长应悠闲地走在村里干净平整的沥青路上,感慨良多。
蔡长应说,现在,路修好了,下雨天不用穿桶桶鞋,就穿胶鞋或布鞋就能去赶场,东西也不用背,直接喊摩托车顺便就带回来了,很方便。
云品村驻村第一书记黎明说,这条产业路长8公里、宽6.5米,把全村串联起来,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和交流,同时为沿线的300多户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也为村里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云品村是2021年确立的綦江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路通了,村里的产业也更旺了,柑橘、李子、桃子、枇杷、梨……一年四季,花果飘香。
重庆长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池祥全说:“我们这边承包了2200亩土地,发展了柑橘、李子、桃子、枇杷、梨等产业,因为挂果期不同,一年四季都有运输的需求。这条产业路修好后,对工人入场、生产资料运输、游客观光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每年至少节约20%的运输成本。”
同样因路而兴的,还有古南街道花坝村。近年来,花坝村坚定不移地走农旅融合的发展路线。村上拥有四季果园400亩。眼下正是樱桃采摘的季节,在花坝村40亩的樱桃园内,一排排樱桃树整齐排列,红宝石般的樱桃点缀其间。不少市民游客自驾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古南街道花坝村樱桃园负责人杜强说,一般情况下,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入园采摘的有200多人。如果是周末,入园采摘的人甚至能达到上千人。
樱桃园建于2019年,经过两年的管护周期,2021年初步挂果,去年达到盛产期。
杜强说,今年的瓜果量也相当多,硕果累累,每亩地的毛收益在2万至3万之间。
前不久,一条从綦江城区康德城小学到古南街道花坝村、连城村的产业路建成投用。樱桃园负责人表示,产业路开通后,不仅游客增加了,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杜强说,以前路比较窄,肥料运输需要几辆车才能运得上来。现在路变宽了,路面也好了,大型车辆也可以上来了,就相当于无形中降低了种植户的运输成本,这个是有很大好处的。
离樱桃园不远处的“奇妙村”乡愁特色文创部落于去年10月正式对外营业,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奇妙村”乡愁特色文创部落负责人霍雨淋说,现在的交通很方便,所以来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根据今年3月份的接待量来看,每天能达到500人次。
古南街道花坝村党总支书记蒲余兵说,产业路的建设为老百姓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更重要的是为村里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增强了他们增收致富的信心。
荒山变“金山”
一条条产业路,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蓬勃画面。
春日里,走进三角镇永安村,遍野的茶树绿意盎然,令人陶醉,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永安村党总支书记杜含群说:“在2018年之前,我们村基本上是没什么产业的,这里一直都是荒起的。之后我们还是想把土地盘活,经过招商引资,就找到现在这个茶园的老板。”
据永安雾垚茶园的负责人简丹介绍,当初之所以选中落地永安发展茶产业,主要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选择茶园的标准,第一个就是气候条件。永安这个地方的海拔高度是800米,全年云雾缭绕。”永安雾垚茶园负责人简丹说:“永安的土壤是沙壤土,富含硒,这个条件也是非常适合种植我们的新品种的。”
据了解,永安雾垚茶园于2019年落地建成,流转土地1000余亩,主要种植奶白、龙井黄、峨眉闻春3个品种。今年正式进入丰产期。
简丹介绍,预计今年能采摘3000斤左右的高端茶叶,总产量在5000斤左右。
产业有了,怎么把茶叶运出去?怎么将游客吸引进来?去年底,一条从黑庆沟至万家沟的产业路给茶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条路长3公里,可直达茶园。
简丹说,产业路修好以后,给他们的生产和维护提供了很多方便,让成本降低很多,机械化程度会更高。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利用周边的荒山、闲置土地,准备在两年之内再增加2000亩左右的种植面积。
三角镇永安村党总支书记杜含群说,这条3公里的产业路是一条致富路,串联起了永安雾垚茶园,方便了生产物资运输,助推了产业发展,也吸引了游客前来采摘观光、购买茶叶。接下来,他们将在产业路沿线布局1500亩高粱种植基地,真正让产业路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高质量推进
去年5月,我区投资9086万元,启动产业升级路(二期)工程项目,新建改建包括云品村产业路在内的13条农村路,总长73公里,涉及三江、赶水、横山等10个街镇。
“交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保障。”区交通局规划科副科长邹政说,为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他们主要围绕全区重点农业产业集群总体布局,按照“修筑一条产业路、通达一个农业基地、带动一个农业产业、致富一方村民”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升级产业路,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綦江交通实业公司项目经理李茂说,在施工期间,他们克服了疫情和高温带来的考验,严格按照四级公路标准高质量推进13条产业升级路的建设,铺设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宽阔平整,标识标线齐全,达到了合同要求。
据悉,目前,我区已完成两批次约130公里的产业路建设,覆盖隆盛镇、赶水镇、石壕镇等12个街镇。
区交通局副局长屈碧芝说,下一步,他们将以农村公路骨干路网提升、基础路网延伸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服务水平提升等“五大工程”为重点,统筹考虑乡村振兴和交通发展需求,有序推进通畅工程和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畅通区域交通网络,为交通强区建设当好开路先锋。
记者手记
产业路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动脉”,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如今,一条条产业路投用通车,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带动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沿线农业基地也纷纷以路为“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地”,推动实现产业因路而兴、乡村因路而美、村民因路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