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中国政府类农业百强网站!

科技抗旱:大旱之年粮食总产六连增

时间:2009-12-31 14:12:51来源:作者:
 地理因素决定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与来势迅猛、关乎人命的洪涝灾害不同,旱灾危害也没有那么立竿见影,因此很少受到关注。今年不同,近几十年来还从来没有一场旱灾像今年年初一样成为每个普通老百姓牵肠挂肚的事。

  今年年初,我国北方15省市小麦主产区遭受五十年不遇的严重干旱。2月7日旱情最严重时,农作物受害面积达到1.61亿亩,几百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有史以来首次启动了一级抗旱应急响应。

  严重旱情让很多人对今年夏小麦的收成不抱乐观态度。据新华社消息,春节后,“数十年未遇的大旱推动小麦期货价格一周内每吨大涨逾百元。”

  大旱当前,各相关部委紧急动员起来,投入到这场战斗中。“重旱区少减产、轻旱区不减产、非旱区多增产”,这是农业部门当时提出的口号。为此,农业部从1月21日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共派出由司局长带队的6批22个工作组,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也全民总动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抗旱。

  农作物抗旱怎么抗,不是单纯浇水就能解决问题的。春节假期刚过,一个小范围的紧急会议开到深夜,参加会议的是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以及春节期间跑了五个省看旱情的小麦栽培学家于振文等十几位小麦专家,议题只有一个——“小麦抗旱怎么抗?”

  当时,旱情伴随多次强降温天气,苗情复杂。如果不尽快浇灌,麦苗可能受旱致死;如果浇灌不当,不仅不能抗旱保苗,反而容易造成麦苗因冰冻窒息而死。一些气象专家和小麦专家对此也意见不一致。农业部及时提出了“分类指导、水肥并进、早促早发、防控病虫”的科学抗旱技术路线,并组织推广人员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在年初大旱以及春夏之交我国北方秋粮地区再次发生的严重旱情中,科技抗旱为今年粮食总产量六连增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前是第一页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