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中国政府类农业百强网站!

山南克松村7姐妹依靠就业培训致富小记

时间:2010-12-31 10:33:18来源:作者:
   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村,这个被誉为“西藏民改第一村”的地方,如今也像西藏其他地方一样,依靠国家的惠农政策和村民的勤劳努力而变得富裕起来。

  克松村3组的色珍和村里的其他6个姐妹开办的民族手工编织作坊越办越大,产品也走俏市场,7姐妹成了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

  以前可不是这样。2008年,色珍和村里的妇女一起去参加山南地区专门针对农牧民举办的一个专场劳务洽谈会,面对会场提供的几百个工作岗位,色珍她们却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全部落聘。

  2008年底,色珍想自己创业。她联合了村里的达娃卓玛、普卓嘎等6名妇女,一人出资1000元,利用色珍家的后院,开办起了手工作坊。作坊开办之初,因为对原料的选购和着色、编织等技术掌握得并不娴熟,她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

  “我们7人都想打退堂鼓了。但县里今年年初开办了专门针对农牧民的藏毯编织技能培训班,我们就暂停了作坊,全都报名去学习。真想不到,参加培训班后织出来的藏被和藏毯和以前就是不一样,拿到市场上也抢手了好多!”色珍说起参加乃东县农牧局和科技局联合举办的培训班后所发生的改变时滔滔不绝。

  色珍说,参加培训的许多学员都说县里真心实意为大家着想,在农闲办这样的培训班,大家愿意学、愿来学,回去以后,能发挥自身的科技带头作用,发家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

  在雅砻物资文化交流节上,色珍也申请了一个摊位。短短几天时间,她们就卖出了自家作坊里产出的5000多元的产品。“光这一次的收入,我们分下来就差不多要抵以前一个月的收入了,而且参加交流会没有收摊位费!”

  由于传统的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及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造成的对劳动力的束缚,乃东县实施培训项目之初,每开展一个培训项目时,都需要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大量的宣传说服工作,有的甚至要挨家挨户进行动员。自从色珍家的手工作坊通过培训学习,赚得盆满钵满后,全村的农牧民亲眼看到了通过技术学习所带来的实惠,学习技术的热情随之提高。乃东县农牧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后再也不用下到村里去动员农牧民参加学习了。” 【 】【】【】
    当前是第一页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