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中国政府类农业百强网站!

订单农业为农民上了“双保险”

时间:2009-12-31 14:04:08来源:作者:
 

     新型模式受到国家工商总局的肯定

      “实施订单农业前,席草种植农户每亩销售收入只有700多元,从事加工的农户一台机收入顶多2000元,而现在每亩收入可达到4000元,加工收入上万元,是以前的4到5倍。”算着这笔账,大田街道农民老刘心里乐开了花。

  席草是大田街道农民的传统种植经济作物,以前老是卖不出好价钱,经常出现当年收割隔年卖的情况,即使丰收之年,因客户压价收购,农民丰产却不丰收。通过订单农业,农户与当地台州台峰草制品有限公司签定种植合同,公司按保护价收购,市场价格上扬,收购价格也适当上调。“就像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手中有了种植订单,老刘他们再也不用为“种难”和“卖难”发愁了,就像上了“双保险”一样。

  席草只是我市订单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开展订单农业,促进了农产品产销衔接,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并逐步形成了“品牌+合作社+订单+农户”的有效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实行订单农业经营的合作社达到24家,签约农户9830户,订单金额1亿3千多万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种新型模式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肯定,12月22日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对此专门作出批示,认为该模式很有推广意义,值得各地借鉴。

  据了解,为让订单农业健康发展,我市以合同监管为主线,引导和规范订单农业,相继建立市级订单农业示范文本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乡镇级订单农业指导服务站、合作社订单农业联络点以及订单农业专职合同管理员等四级指导服务网络,对农业订单从签约到履行实行全程跟踪指导、监督,加强对涉农合同条款的检查、备案,纠正了霸王条款,及时查处利用合同欺诈坑农害农行为。

  在推广订单农业过程中,我市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促使农业由千家万户的单干式向资源优化整合的产业化转变。截至目前,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14家,入社会员5810户,带动农户2.2万多户, 基本涵盖了粮食、水果、蔬菜、竹笋、茶叶、药材、豆面、花木、席草、蚕桑、家禽、牲畜、水产等十多个支柱产业,品种达60余种。订单农业开展的品种从柑橘、西兰花、杨梅、茶叶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延伸到高山蔬菜、山地番薯、水产养殖等品种,地域从平原农业大镇逐步延伸到山区镇、沿海镇,使更多的边远山区、低收入农民享受订单农业带来的实惠。

  单纯的订单,还不能完全吸引农户,但如果合作社有了品牌附加值的支撑,就为订单农业增添了黏合剂,能有力地维系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此,市工商部门积极引导农业商标品牌建设,以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实力、一定发展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引导他们立足各自的产业和产品优势,争创著名商标,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

  目前,全市已拥有农产品商标637件,其中拥有原产地标志的证明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8件、台州市著名商标8件,目前,“忘不了”、“岩鱼头”柑橘、“洞林”西兰花、“上游”杨梅、“羊岩山”茶叶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商标,使农产品真正做到了优质高价,品牌效益凸显,农户普遍得到实惠,农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扬。

  发展订单农业生产,农产品品质是关键。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市西兰花、花椰菜产业,依托区域优势,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冬春西兰花生产中心和重要的国际西兰花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11万亩,总产量6至8万吨,占浙江的50%,全国的25%,在国内外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记者郑娟 )


    当前是第一页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