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1月17日,余铁江的玉米收获机已实现单机单季作业近6000亩,创下大庆市今年的最好成绩。原来在金融部门工作的余铁江退休后选择了农机作业服务行业。从一个真正的门外汉到而今的农机名人,正是这个选择成就了他一番全新的事业。目前他已经被视为当地再创业的典型代表。
了解农民的辛酸,所以干农机
“我和农民兄弟打了30年的交道,我了解农民的辛苦,现在看来选泽这个行业还真是走对路子了。”余铁江这样说道。2006年3月,退休后的余铁江加入大庆市双喜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农机生涯。2008年7月,在当地农机部门的支持下,余铁江与另外两个人合伙买了3台石家庄天人公司生产的四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短短一年时间里这三台机子当年单季作业近6000亩,实现利润30余万元,余铁江也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农机作业大户。
干了大半辈子的金融工作,余铁江为什么偏偏会选择农机行业呢?老余有着自己的一套理念:“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去城里打工,东北的地块大,雇人收一亩地120元,而机器收一亩70元,省力又省钱。经过政府几年来的示范推广,农民越来越认可机器收割了,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生产效益也当然越来越高。”几年全新的经历,在余铁江身上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深刻的分析和运作能力。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能力,余铁江才坚定了走农机作业服务道路的决心。
运作方式另有新招
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前提是实现土地的规模化,这一点余铁江心里很清楚。据余铁江介绍,当地农民喜欢去城里打工,但是地里庄稼的种和收成了他们最牵挂的事,这样农忙的时候就要请假回家,许多老板也不愿意雇他们。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外出打工人家里的土地也很难租赁到。于是余铁江通过走访外出打工农户并与他们签订农机作业协议承诺粮食的种植和收获由合作社来承担。这样打消了外出打工人的牵挂,下一步怎样能让外出打工人有个稳定的工作,成了老余的租赁土地过程中另一个大问题。
为此。在2009年初,余铁江牵头成立了劳工输出公司。半年多来,成功的为200多位外出打工农民找到了工作,并且帮助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雇佣合同。从此,这些人不用请假回去干农活了,老板们也放心了,他们的工作也稳定了,余铁江也顺利的租赁到了一些土地。“现在我们还增加了送粮到家等特殊服务,这种作业与服务方式很是得到那些常年外出务工农户的欢迎,最近就有好多外出打工农民有意把土地租给我们。”余铁江说道。由于独特的运作方法,让外出打工人没有了后苦之忧。合作社的作业质量、收费、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不到一年余铁江就打出了品牌。这为实现土地集体经营打了坚实的基础,余铁江的这种模式在初试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效果。
明年打算再买8台
运作模式的初试成功,使余铁江更坚定走农机化事业道路。11月18日,记者电话联系到还在作业的余铁江,他是这样倒出自己内心的感激话的:“没别的,认准了就干。我明年再买8台天人公司的玉米收割机,这玉米收割机真不错,一年我作业近6000亩玉米,这可是进口机器的成绩啊!要知道在价格上天人的收割机便宜多了,厂家还跟踪服务,多好啊!!让我最欣慰的是我买到了好机子,感谢国家政策的扶持,感谢农机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从余铁江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玉米收获机制造行业正在逐渐完善,无论是适应性,还是机器本身的质量、售货服务都有了可靠保障。
农机整个行业在购置补贴的推动下得以快速健康发展,企业方面也受益不小,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天人农机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东江说:“现在环境好了企业发展也顺利了,我们做着也有劲儿了,客户的好评更多了,这就是咱们企业发展的动力”。的确,有动力才有活力,企业才能良性发展,产品的质量才能有保障,客户才能满意。余铁江之所以明年再买8台玉米收割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通过玉米收获机作业体会到了农机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发财不忘为老百姓
自己生活改善了余铁江没有忘记老百姓。一年来,余铁江在作业过程中为很多孤寡老人免费收割玉米,并帮助老人把玉米运回家。据天人售后服务负责人张双果回忆说:“在西期村我们跟踪服务时,一位孤寡老人,我只记得老先生姓纪。他有5亩多玉米由于下雨阴天的原因地里的玉米眼看就收不上来了,纪老先生80岁的高龄了,自己人工收更是不可能,而大部分收割机也因为下雨下不了地,老先生很急啊!当时在附近作业的余铁江得知情况后优先为老先生收割,不仅帮纪老把玉米拉回家,还没收老人家一分钱。当时老人激动地眼神我永远也忘不了”。
余铁江不光是在本地区这样,同样在跨区作业过程中的光荣事迹不胜数。余铁江说:“我没退休的时侯全和农民兄弟打交道,这一打就是30年啊!他们需要什么我心里很清楚,那怕只是一点点。现在我只是尽自己一点力所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