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中国政府类农业百强网站!

日子像金银花一样灿烂

时间:2010-12-31 09:57:13来源:作者:
 

  虽是冬季,漫山遍野的金银花依旧郁郁葱葱,花香扑鼻。

    

    大山脚下,连片的砖混结构的楼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走进冷洞村,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很难让人能想到年初大旱时遍地的枯黄,“减产不减收”的喜悦荡漾在村民们的脸上。“今年我家种了10亩金银花,有些还没进入盛花期,有收成的卖生花已收入8000多元。”村民刘兴香站在她家的水泥院坝里对记者说。   

 

    “我家种了14亩,收生花3000斤,卖给乡里的合作社可收入4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朱昌国一边带领记者看他新引种的金银花,一边“透露”他家种花的收入。    

 

    “今年仅金银花一项,冷洞村户均可增收5000元左右。”一旁的乡党委书记黄莉说。    

 

    谁能想到这一个个喜人数字的背后,是不屈的冷洞村人用10万个矿泉水瓶与百年大旱抗争的结果? 

   

    冷洞村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则戎乡一个石漠化严重的小山村,生态脆弱。2010年初贵州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四季连旱,黔西南州是西南地区旱情最严重的地方。旱灾,使冷洞村多年摸索出来的既改善生态、又助农增收的金银花险些遭受“灭顶之灾”。  

  

    “旱情年年有,今年特别重,连续269天没有下雨,四周山上那些树木杂草几乎全部枯死!”朱昌国说,眼看着全村2200多亩金银花一株株地枯死,那些天他心急如焚,因为村民们60%的收入来自金银花。

    

    各家水池、水窖里蓄的水之前都用来保稻田的收成了,哪来水保金银花?而且“远水”难解“近渴”。经过苦苦琢磨并反复试验,朱昌国终于找到了“救星”:土滴灌法。即在空塑料瓶底打一个小孔,通过旋转瓶盖松紧控制水滴流量,把盛水的瓶子放到金银花根部,既奏效又节水。 

   

    就这样,在社会各方支持下,朱昌国带领村民们想方设法找来10万个矿泉水瓶保住了2/3的金银花。   

 

    苦尽甘来。今年市场上金银花行情看涨,每公斤生花的收购价从去年的16元涨到28元,干花从60元至80元涨至最高150元,“村民们都实现了‘减产不减收’。”朱昌国说。

 

    金银花给冷洞村周围的山头“披上了绿装”,也给这个“一类贫困村”的村民带来了家电、摩托车、新的楼房和在新楼房开办的“农家乐”,辐射带动作用日显。如今,周边村子已有1500多农户种起了金银花,乡里以冷洞村为中心点成立了“则戎乡金银花产业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又建起了日加工5000多公斤金银花的加工厂,今年还注册了“万峰林”金银花品牌商标,基本形成了金银花种植、加工和销售产业链。  

  

    朱昌国的目标是要把冷洞村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金银花生产和加工基地。记者看到,他新引进的金银花品种灰毡毛忍冬已试种成功,有的已经开花,他说,3年后生花的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左右,即使按每公斤10元计算,一亩石山地的产值也有上万元。到那时,村民们的日子会更好。    

 

    “靠山吃山”有了新的靠法。冷洞村人把“乱石山”变成了“金银山”,日子像金银花一样灿烂。矗立在冷洞村口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标语牌,昭示着冷洞村人的精神源泉,也正带给冷洞村人新的希望。


    当前是第一页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